古法蒸的奥秘:" 温度高 蒸汽足"
- +1 你赞过了
【天极网家电频道】民以食为天。如今,都市人在吃过了花样百出的菜肴后,越来越怀念健康低脂的饮食。蒸追求的本质是返璞归真、回归还原食物的本真,烹“真膳美”,享“无添加”,非常符合当下人们所追求的这种生活理念。
蒸始于“水火之道”
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,蒸这种烹饪方式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农耕文明。关于蒸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炎黄时期,那时我们的祖先就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了蒸汽可以把食物弄熟。
水煮食物是中国在产生陶釜(陶鼎)之后最早出现的烹饪技法。在此之前,各原始部族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,当然也没准架火烤烤就吃,不过那都不叫菜。因为没有炊具,也无法形成烹饪的方法。有了灶和釜之后,热能的利用大大提高,从而也让人们的烹饪技艺开始有了飞跃。
(图示产品:古代釜)
直到“鼎”的发明,才开启了中国烹饪的篇章。中国的饮食文化,就是从商周时期的“鼎中之变”才开始的。《易经·鼎》有:“以木巽火,烹饪也。”《易经·既济》又有:“水在火上,既济。”这里明确指出,水与火不仅是“鼎中之变”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,而且还要“水火相济”。
(图示产品:古代的鼎)
水与火二者本不相容,但自鼎、釜发明后,水在上,火在下,水不断吸收火的热能,达到了沸点或一定热度,使鼎、釜中之水保持稳定的吸热状态,加强了水分子的渗透力,将食物煮熟,从而使水与火这两个对立的矛盾得以调和,这就是中国哲学上的“水火相济”。 在中国,只有水火相济的烹煮法发明后,人们才认可“火食之道始备”。烤炙尽管出现更早,但中国人并不认为它可以成为“饮食之道”。
初级阶段的“水火相济”产生了当时的第一美味“羹”,但那会的羹跟现在精细的羹可不一样,就是把各种食物什么菜啊,肉啊,粮食啊,都扔在一起烹煮。听起来颇像东北乱炖,不过味道就差很多了。因为食物没有分类,不同食物做熟需要的时间和热能都不一样,出来的羹,里面有的食物已经熟过了,有的还没熟,想必也好吃不到哪去,能够摄取的营养成分也非常低。所以,比釜更高级的炊具—“甑”就出现了。
甑与釜的区别就是在于,它多了一个篦子和盖,可以把当时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农产品快速而高效进行加热,而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的味道和营养。那个时候的中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谷物,这也是我们跟西方国家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的区别。还有一点就是,西方国家的作物大部分是小麦,以粉食为原则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面包。而同一时期,古代中国的代表作物是稷、粟和稻米,以粒食为原则。即使后来北方多种植小麦,蒸食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,大多制成了馒头或者面条。而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依然保留了粒食的习惯。
(图示产品:古代的甑)
粒食的习惯和“甑”的出现,让人类摆脱了烘、烧、烤、煮的原始烹饪方式,使食物由“煮”发展为“蒸”,堪称得上自取火之后人类烹饪史上的第二大发明,同时也改写了火或水对食物直接加热的原始方法。《诗经·生民》形容蒸饭说:“释之叟叟,蒸之浮浮。”《正义》解释说:“洮米则有声,故言叟叟之声,蒸饭则有气,故言浮浮之气。”显然,这是指水吸收火的热能,使甑的内压可以形成百度以上的蒸汽。用蒸汽将谷物蒸熟,这才达到了水与火的绝对交融。
现代化的“蒸”手段
蒸,在汉典中的解释有两层含义:一曰,热气上升;二曰,用水蒸汽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。但无论哪种解释,提到的重点无非两个,温度与蒸汽。温度足够热,蒸汽方能上行,蒸汽带着热力,把食物加工熟,这就是蒸的要诀。可见,蒸追求的是“温度高 蒸汽足”。
蒸在千年传承的过程中,虽然经历了蒸具、菜谱和食材的不断演变和完善,但是追求旺火沸水速蒸的烹饪理念始终如一,“温度高、蒸汽足”构成了蒸的核心与本质。经过长期实践,人们发现若想蒸出营养、健康、美味的蒸菜,温度是关键。高一度太过,低一度不足。犹如太极,悠然间更见严谨恰到好处才成就得了一笼完美。而根据食品原料的不同,可分为猛火蒸、中火蒸和慢火蒸三种。一般来讲,蒸时要用强火,但精细材料要使用中火或小火。从早期的竹制蒸笼、木制蒸笼到不锈钢蒸笼,再到现代的电饭煲、电蒸锅,人们不断改进蒸菜器皿以便实现对于温度的精确调控。
时代的发展,给现代人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,也摈弃了越来越多的自古传承的烹饪技法。而今,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入人心,古法二字再次被提起,重新引领现代烹饪的流行趋势。所谓“古法蒸”就是充分利用水与火的交融,巧妙地使用佐料,不加任何味道重及有害的添加剂,让食物在高温度和充足的蒸汽下,重新焕发出天然的味道和属性。
现代高温蒸箱承袭古法,将传统蒸文化与现代智能科技紧密结合,使“蒸”的技艺再一次得到了质的飞跃。甚至,突破了高温技术壁垒,将古人追求的“温度高、蒸汽足”的烹饪理念进行继承和发扬,能做到在一个密闭的场景里瞬间聚集大量蒸汽,快速达到设定温度。比如方太高温蒸SCD39-Z1,搭载双蒸汽发生器技术,5分钟即可将温度升到100℃,通过对水转化的100℃蒸汽进行二次加热,无需预热即可使蒸汽温度达到110℃,变成过温蒸汽。对于像甲鱼,螃蟹这类比较难熟的食物,也能轻易穿透,可谓“蒸无不透”,此外,超高温的蒸汽均匀渗透食物内部,使食物快速熟透,软糯,烹饪时间可以缩短20%以上。
(图示产品:方太高温蒸箱SCD39-Z1)
不仅如此,传承了“古法蒸”的方太高温蒸箱SCD39-Z1烹饪的食物口感更好,营养成分保留的也更多。有人做过一个对比实验,用方太蒸箱SCD39-Z1和普通蒸箱在不预热的情况下烹饪紫薯,方太蒸箱SCD39-Z1由于有过温技术,温度升至100℃后能够保持20分钟,烹饪后紫薯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花青素含量更高,每100克含近72毫克,而普通电蒸箱蒸20分钟后,同样质量的花青素流失至只有59毫克。传统蒸具要想做出更优质的蒸菜,更多依靠的是厨师的技艺,而现代高温蒸箱依靠的是产品技术,表达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理念。
就烹饪方法而言,如果没有蒸,我们就永远尝不到由蒸变化而来的鲜、香、嫩、滑之滋味。技法是烹饪的灵魂,背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。古法蒸的奥秘就在于:温度高,蒸汽足。千百年来,蒸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而传承和发展。
最新资讯
热门视频
新品评测